網絡上輿論壓力一直在發酵着,甚至已經吸引到了傳統媒體的注意,包括央媒,不止是在官微上發問更是專門做了一期節目,邀請了幾位教授跟行業內的人士做了一次關於教育改革探討的訪談類節目。
作為官媒,央媒的介入顯得很克制。
即便是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在引導過程中也表現出了極高的水準跟克制力,所以最終並沒有得出英語是否該從教育主科中淘汰是否正確,只是讓兩種不同的觀點進行碰撞,並引導觀眾自行去思考英語是否還有必要作為華夏教育中的一門主科。
效果很明顯。
華清牽頭一眾大學取消英語四六級跟畢業學位證掛鈎這一熱點話題,經過了近兩周的發酵,竟然並沒有冷卻,而是越炒越熱,成為了網絡上現象級的全民討論話題。
這是很詭異的。
因為在許多人的認知里,網絡熱點的影響力一般不會超過一周就會漸漸冷卻。
但現在關於取消英語主課地位的討論從華清做出動作開始到現在早已經超過一周了,卻呈現出愈演愈熱的態勢。
不止如此,每天都還有相關的新話題出現。
比如那些主打英語培訓的上市公司股價一直在暴跌,直接讓這個本該歸於教育向的話題直接破圈到經濟類的話題,無數財經達人也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各類分析文章湧現網絡。
這些都是宇馨科技必須面對的壓力。
但其實來自於網絡上的壓力對於王宇飛來說從來都不是個事情,他也沒把網絡上的各種討論當過一回事情。但這並不代表王宇飛對這件事情不重視,因為壓力其實主要來自於其他層面。
這件事他清楚,蒂姆·庫克清楚,路余馨更清楚。
這大概才是路余馨主動請纓要到公司財務部工作的真正原因。
沒錯壓力來自於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
宇馨科技打出去的是一套組合拳。
公司不再承認英語合同,全部改為漢語合同;設置宇馨科學獎基金會,成立宇馨科學獎,購買由宇馨科學獎主導的學術期刊,並逐步提升這些期刊的影響力,同時挑戰諾貝爾獎的影響力;對外重新規劃接口,未來對接馨系統跟智腦的開發者必須熟練掌握漢語標準的開發語言;遊說華夏內部放棄將英語作為主課的教學規劃……
這都不需要明眼人,只要分析層面足夠高,一眼就能看出,宇馨科技這是跳出來要跟英語競爭中文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
以前如果一個人不懂英語,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在國際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如果宇馨科技這些舉措都成功的話,大家將面對的是未來一個人如果不懂中文,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在國際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當然僅僅這一點其實也不會構成什麼壓力。
語言只是工具。
中文國際化也不是這個時候才開始的,雖然並沒有佔據國際主導地位,但針對華夏龐大的市場,很多國家的有識之士早已經將中文列為了精英教育的必修課。
畢竟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承認,但從馨系統的普及跟智腦被成功開發之後,世界科技中心本就已經在悄無聲息的向華夏轉移了。
但重要的是某個語言佔據了世界主流會自然提升其母語國家的文化影響力,這才是最重要的點。
和平時代大國之間的競爭是經濟、文化跟政治全方位的競爭,這是早已經被證明過的。
問題就出在這裏了。
經濟的競爭暫且不提,文化層面的競爭卻是跟世界通用的語言息息相關的。
其語言體系在國際地位越重要,將本國母語作為第二必修語言的國家越多,輸出自家的文化自然越容易,文化影響力就越大。
如果是上百年前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大國放棄了將英語作為第二必修語言,其實問題不大,因為那個時候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極為強盛。